6月27日,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和中国建筑文化中心共同主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住宅产业暨建筑工业化产品与设备博览会(以下简称“住博会”)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拉开帷幕。
本届住博会以“好房子 好生活 新科技 新动能”为主题,以“好房子”构建安居好生活,以新科技驱动蓬勃新动能。其中,中建智地置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建智地”)的零碳房以全生命周期的独特模式以及极强的普适性与可复制性,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相关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全国碳排放近40%来源于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能耗。此前,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的《“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要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3.5亿平方米以上,建设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0.5亿平方米以上。
不断降低建筑能耗,是建筑领域低碳减排的必要途径,建筑物迈向“更舒适、更节能、更高质量、更好环境”已成为大势所趋。
展会现场,一座充满金属感、被绿植包围的建筑引发众人围观。这是中建一局华东总部大楼,通过被动式技术、主动式技术、能源转型技术等先进的技术的应用,打造出“绿色生态+零碳示范”双标杆的中建名片。
“它穿的是光伏外套。”中建智地设计部副总经理宋志成表示,项目使用轻型光伏墙体替代传统水泥墙体,在屋顶平铺设置1800平方米晶硅光伏板,在立面设置碲化镉光伏幕墙,并在遮阳板上设置晶硅光伏。同时,在室外采用光伏景观灯等不一样光伏,光伏产能约42.7万千瓦时/年。相当于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约426吨/年,节约标煤247吨/年。
“‘零能耗建筑’不是不产生能耗,而是产生的能源和消耗可以平衡。”宋志成解释说,“零能耗建筑”能够最终靠被动式建筑规划设计和技术方法最大幅度降低建筑供暖、空调、照明需求,通过主动技术措施最大幅度提高能源设备与系统效率,充分的利用建筑本体、周边、外购的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电,使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全年供能大于或等于建筑全年全部用能。
在中建一局华东总部大楼,大楼墙体和外窗厚度与普通住宅楼相比要厚得多。“这些建筑就像是‘保温瓶’,夏天隔热、冬天保温,能耗还低。”据相关负责的人介绍,传统房屋之所以不节能,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密封性不好,室内外热量交换快,而被动式门窗有保持温度、隔热、隔音等特点,室内温度、湿度等指标相对恒定。大楼地下的地源热泵系统,能利用水与地热能进行冷热交换,冬季把地能中的热量“取”出来供室内采暖;夏季把室内的热量释放到大地中去,实现“冬暖夏凉”。此外,大楼还通过乔木、灌木、草地混合种植,帮助提升固碳效率,营造舒适、自然的微气候,降低建筑的能耗需求。
“我们的零碳建筑生产线是能定制的。”宋志成自豪地说。我国幅员辽阔,地理气候环境复杂多样,不一样的区域人民生活方式各不相同,因此,建筑物的“零碳效果”也常具有地域性限制。中建智地在设计之初便引入了计算机模拟技术,对气候环境进行模拟,为零碳房的自然通风、自然采光条件进行了建模论证,并通过季节性变化建立管控策略规划。
北京干燥少雨、日照时间长,因此,中建·学府印悦零碳建筑的朝阳面设计了大面积的落地窗和透光光伏板,确保阳光在提供自然光照和太阳能的同时,也在不同程度上对室内空气加热。而二层的遮光板又可以让室内形成了光线差与温度差,造成底部空间热气流上升,建筑物顶部的空气导流板能让室外空气在出风口快速通过,在室内空腔中形成负压,将室内上升的热空气吸引向外,形成完成整的空气循环。如此一来,便让建筑物摆脱对机械式通风系统的依赖,降低建筑物使用对能源的需求。
“我们坚决摒弃通过单纯的技术叠加得来的建筑,希望能够通过被动加主动的方式来体现低碳的设计理念。”中建·学府印悦设计团队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遵循性能优化设计原则,团队在钢结构建筑与外搭配件建造过程中,通过定制无热桥锚栓和在易产生热桥位置增加隔热垫片、使用外挂式门窗施工、采用防水透气或隔汽膜等常见施工工艺的有机结合,提高建筑整体气密性,打造高性能围护结构,消灭建筑物“冷热桥”,以更少的能源消耗提供舒适室内环境。更重要的是,其隔热施工方式与原理在经过模拟验证后可以简单复制到其他类似材料挂件上,在社区建筑领域具有极强的普适推广意义。
中建·学府印悦零碳建筑的落成,标志着我国在复杂地理气候环境下形成了一套以“建筑方案优化—降碳措施精细模拟—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系统集成—智慧运维平台管理”为核心的技术模式,在零碳建筑推广与落地应用上具有较强的经济性、普适性和可复制性。
“让零碳走进生活、改变生活”,这一理念贯穿零碳建筑规划设计的始终。在零碳建筑开发建设之初,设计团队便围绕选址、功能、定位,进行了多轮讨论论证。“相比于其他用途的建筑,我们更希望它能提升城市片区的活力,让更多的周边居民能去参加了,让零碳这件事更具有社会意义。”设计团队相关负责的人介绍说。
中建·学府印悦居民社区零碳建筑,地上3层,地下1层,总建筑面积为1500平方米,规划为具备老年大学、零碳展馆、社区会客厅功能的社区活动中心,用以满足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为让低碳零碳理念深入人心,中建智地在零碳房南侧建设了一座零碳公园:用玻璃碎渣制作而成的再生玻璃景墙、用回收牛奶盒制作的座椅、光伏连廊、无动力单车……公园大量应用了再生材料、并通过互动装置和低碳科普,推广双碳、零碳的有关政策、技术和建设路径,让人们了解并重视推行低碳生活的意义。
项目团队还为零碳房开发了一套低碳智慧运维系统,在建筑运维使用阶段,智慧运维系统将接入“微社区客户端”,形成与物业服务、社区互动、以及具备娱乐资源为一体的掌上综合服务平台,对日常设备能耗进行预警、诊断,对空闲区域的灯光、设备做提醒与远程关闭,并对使用者的“低碳习惯”进行碳积分奖励、兑换。社区居民不仅能简单明了地观察到自己的碳生活轨迹,更能多方位了解碳排放方式和降低碳排放的办法,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自己的碳生活习惯。
让看似“高端”的设计理念“平民化”“生活化”,正是零碳建筑的意义所在——让更多社区居民能走进它、了解它、使用它,与之交互。反之,也让零碳技术走进社区,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
能源可自给、物联可感知、零碳可持续……中建智地不断探索零碳建筑建造新路径。如今,中建智地已形成投资开发、设计策划、施工建设、运营维护的全产业链绿色低碳协同转型发展,涉及光伏产业链、低碳材料、PPEFF体系、碳监测平台等多个领域,通过示范工程的带动作用,促进中建零碳产业链的发展,最终达到“零废水、零能耗、零废弃物”的理想状态。
近日,南昌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开展“政府开放周”集中参观体验活动,邀请丰和新城社区、海德堡社区、香江社区居民代表,市民代表,建筑、银行、物业服务企业、房屋中介企业代表参加活动。
近日,陕西省体育局联合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等部门印发《关于建好用好群众身边体育设施的通知》,进一步解决群众“健身去哪里”的难题,拓展全民健身新空间,满足群众对“家门口”体育场地设施的需求,推进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建设体育强省。
7月15日至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通过一张思维导图,一起来全面了解。
曾经,城市的大拆大建给传统建筑带来了不少破坏。当前,在城市更新浪潮下,传统建筑作代表城市历史文脉的文化瑰宝,对其进行“体检”、修缮和保护迫在眉睫。
日前,在辽宁省丹东市振安区景苑家园小区3号楼6楼的一户居民家里,供热企业工作人员在一处电源插座旁安装了一个柱状小白盒,这个小白盒就是供热温度监控装置。作为“智慧供热”平台建设的一部分,今年,丹东市将在254个小区中选取1988户安装供热温度监控装置。
年来,广东省广州市推动绿道、碧道、慢行道多道融合,将全市骑行空间贯通成网,形成北至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途经珠江带,南抵南沙大角山海滨公园的山海骑行道,全长520公里。
聚焦蓄势新质生产力 践行生态文明新理念 循环经济产业园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大会在福州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