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公告

“产能过剩”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

来源:媒体公告    发布时间:2024-04-29 15:17:19

2024-04-29

(张鑫系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新型城镇化智库研究员,同济大 ...

  (张鑫系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新型城镇化智库研究员,同济大学财经研究所研究员)

  最近,一些西方国家频频指责中国“产能过剩”,尤其在电动汽车、电池等新能源领域,对其他几个国家企业和工人的利益构成了严峻挑战。这种言论违背了经济学最基本的原理和市场之间的竞争法则,我们当然要坚决反对。

  在市场经济中,支配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使得生产者从市场需求出发来安排生产,并千方百计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相关成本和价格,生产出日益丰富的商品来占领市场。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运行一般不存在供给不足问题,反而存在需求不足的问题,也就是产能过剩。在国内外经济出现下行,需求不足的情况下,这种产能相对过剩的现象表现得更加显著。

  市场竞争产生“产能过剩”的最基本经济学原理之一是比较优势理论。生产的目的是消费,但在市场经济中,公司制作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追求利润的动机会推动企业逐步扩大生产规模,减少相关成本和价格,继而获得比较优势。根据该理论,一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自身有比较优势(更低成本)的产品,其他几个国家不应设置关税壁垒,而应该进口这一产品。科技的创新及其在生产中的运用,则是比较优势得以形成的重要方法。采用新技术更加有助于扩大生产规模,减少相关成本,继而出现产能过剩。马克思将早期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此现状称之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这种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在生产的全部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生产过剩的危机,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和资本价值增值的需要而言的过剩。

  经济发展历史表明,短缺经济是计划经济体制的特征性现象,过剩经济作为常态是较为发达和完善的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一个国家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短缺经济现象会随着体制转型而逐渐减弱。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市场取向的经济改革不断推进,经济运行逐渐纳入到市场经济轨道。绝大部分产品价格完全开放,地方和企业经济自主权逐步扩大,生产越来越紧密地围绕着市场需求的变动而变动,加工工业快速地发展。中国国内市场很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企业具有扩大产能的市场动力,在资源和劳动力成本比较低的情况下,能生产出国际竞争能力更强的产品,出口自然越来越多。

  拿光伏来说,光电转换技术最早出现在美国。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核能、太阳能等替代能源开始受到格外的重视。美国相继推出了“独立计划”“大宗购买计划”“光伏研发法案”,日本推出了“阳光计划”,欧洲提出了能源转型等,刺激了光伏产量的发展。1979年全球太阳能电池安装总量突破1MW(1百万瓦)。1990年代以后,为应对气候危机、生态问题,实现降碳减排和能源转型慢慢的变成为了必须之举。1990年代初,全球光伏电池的年产量突破了50MW,到1997年年产量首次破百,基本上以平均每年10MW的水平稳步增长。此后,2000年的产量接近400MW,2002年突破500MW,2004年则一举突破到GW级别。得益于各国政策补贴下的装机激增和晶硅路线世纪光伏进入大爆发时期,日本、德国、中国、美国、西班牙、意大利都经历过光伏装机“爆发式”增长,印度则后来居上,自2018年起至今一直排在榜单的第五位。

  全球竞争中,日本光伏在产业爆发前夕遭遇了电力巨头的集围追堵截,“千顶”补贴在2005年告终。德国在研发技术、制造到装机都具有优势,2005年其光伏装机总量跃居全球第一。但从2010年代之后,德国光伏发展明显走弱,到2023年,德国光伏装机总量仍落后于中、美、日,不复昔日霸主辉煌。美国虽然是实用性光伏电池诞生地和最早进行商业化应用的国家,但由于政策多变,其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出现波折,从尼克松的光伏大发展被里根的“光伏大撤退”终结,再到奥巴马“清洁能源复苏战略”、特朗普推动的页岩油革命和拜登的绿色新政交替登场,让美国光伏产业从装机到制造端总是面临着较大的波动。美国本土光伏制造业产能还面临着供应链、投融资、产业工人储备、市场风险等等不稳定因素,还会面临较大变数。

  如今,中国光伏大幅领先于其他几个国家,除了政策支持、国际环境等大背景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市场之间的竞争和光伏技术的快速迭代和成本的持续下降。我国已形成了从组件、电池到硅片再到硅料,以及逆变器、支架、辅材辅料、光伏设备等全产业链,国产化大幅度的降低了相关成本,特高压等电网技术也支持了光伏的远距离传输和总体发电成本。我国光伏的发展其实就是市场经济发展的经典案例。

  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下,产能问题是国际分工和国际市场的反映。发展绿色、低碳、环保的新能源,是全球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的重要举措。所以从全世界看,目前新能源不存在产能过剩问题,而是产能短缺。在新能源产业竞争中,欧美相关行业企业转型不力,政府政策多变,中国企业扩大投资以满足市场需求,持续提供可负担的优质产能,对全球绿色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中国新能源产业的贡献之所以被一些国家当成“原罪”,最重要的原因是触犯了他们的利益。这些国家无非是想通过阻挠中国新能源产品出口,来平衡自己市场之间的竞争的弱势,遏制中国经济的发展。

  (张鑫系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新型城镇化智库研究员,同济大学财经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