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光伏发电“照亮”乡村振兴路

来源:新闻动态    发布时间:2024-06-03 22:09:22

2024-06-03

近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定点帮扶和对口支援工作要点的通知》,光伏被列为乡村振兴定点帮扶工 ...

  近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定点帮扶和对口支援工作要点的通知》,光伏被列为乡村振兴定点帮扶工作要点,文件提出:

  培育壮大可再次生产的能源产业。推动光伏项目建设,积极推动通渭镇10万千瓦集中式光伏电站、清水黄门10万千瓦农光储一体化电站项目建设,力争2022年底前建成并网运行。支持三县分布式光伏项目有序建设及并网。指导通渭县建设孟河村光储微电网试点项目。

  组织专题培训。组织专家、学者赴三县授课,组织光伏、电力等运维管理及安全生产培训,根据工作需要,适时组织基层干部、致富带头人开展乡村振兴培训。

  随着近年来新能源产业尤其是光伏产业的发展,国家连续出台政策支持“光伏+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发展。2016年3月,国家发改委、国务院扶贫办、国家能源局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实施光伏发电扶贫工作的意见》,提出光伏发电结合农业、林业开展多种“光伏+”应用;2017年10月,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快速推进深度贫穷的地方能源建设助推脱贫攻坚的实施方案》,鼓励光伏发电与种植、养殖业结合,充分的利用荒山、荒坡、鱼塘、大棚等农业设施,增加贫困人口收入。随着利好政策的实施,“光伏+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应用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作为国家重点实施的两大战略,乡村振兴与“双碳”目标协同推进。长期以来,节能降碳的主战场都在工业、能源、交通等领域,而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农业总排放量的比重约为12%,农业农村领域的节能减碳空间巨大。与此同时,实施全面乡村振兴战略,亟须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在各种新技术的赋能下,富碳农业、整建制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新探索,正在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统一起来,让乡村生态振兴成为落实“双碳”目标的新阵地,农业农村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正在加快形成。

  光伏农业是将太阳能发电组件与农业设施、农业种养殖进行有机结合,实现棚顶发电、棚下种养殖的低碳节能新型产业模式。光伏农业不改变土地性质,可促进农业和光伏产业的综合发展。一方面可利用太阳能资源生产出清洁绿色能源,将能源送到田间地头,使太阳能发电反哺现代农业,为种植、养殖、渔业、水利灌溉、病虫害防治、智能生产设备等诸多农业生产领域提供动力;另一方面光伏农业可结合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新能源技术,将农场变工厂、田间变车间,也可有效解决光伏产业的困境,对中国农业产业的转型与升级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前我国光伏农业主要有四大模式,即光伏种植、光伏养殖、光伏水利、光伏村舍,其中还可以细分为分为农光互补、菌菇光伏、渔光互补、蔬菜(瓜果)光伏、畜禽(牧业)光伏、林光、药材光伏、生态光伏、水利光伏等。在光伏行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浪潮下,光伏农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光伏农业作为光伏发电与现代农业相结合的有机产物,能起到互补互利的良好推动作用。相比其他传统单一光能利用模式和农业生产模式,不但可以有效提升光伏发电的利用率,破解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瓶颈,还能够为传统农业转型升级赋能,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优化资源配置的先行条件,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抓手。有条件的农村地区可通过日照时间长的优势,大力引进和发展光伏发电产业项目,“农光结合”创造新致富引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成果实现。

  1.岗位多元提“动力”,带动就业促增收。光伏发电兴旺了当地农副产业,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光伏项目的引入,不仅吸引人才回流为发展“输血”,就业岗位的多元化让更多人在家门口就业,村民收入明显提升,持续增收更有保障。

  2.土地流转提“内力”,盘活资源助振兴。光伏发电通过节省土地资源,有效缓解了能源开发与土地的矛盾。光伏发电与农业并行发展,节约了土地资源,实现了土地增值,开启乡村振兴、生态富民的新篇章。

  3.农光互补增“活力”,提升效益促发展。采用“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牧光互补”等模式,在光伏高支架下为作物种植、水产或动物养殖提供充足空间,可以同时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增加土地综合利用率,实现碳汇,为乡村振兴精准“充电”。

  在政策支持下,光伏与农业的结合将更加深入,未来发展将聚焦在模式创新完善和技术应用推广方面,推动“光伏+农业”深层次地融合,增强农村分布式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接入能力,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再添新动力。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