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在沙特承建全球最大在建单体光伏电站项目——“携手打造沙中新能源合作标杆”
来源:乐鱼官网app登录入口 发布时间:2025-01-11 08:50:322025-01-11
登上沙特阿尔舒巴赫光伏电站项目的“愿景平台”,身后是起伏的丘陵,眼前的光伏面板宛如一片 ...
登上沙特阿尔舒巴赫光伏电站项目的“愿景平台”,身后是起伏的丘陵,眼前的光伏面板宛如一片蓝色汪洋。远处,上百座线塔若隐若现。
“近年来,沙特在‘2030愿景’框架下,全力推进经济多元化和能源转型。我们将这个能俯视整个光伏电站的地方命名为‘愿景平台’,寓意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沙特发展的策略对接,让一起发展的愿景不断成为现实。”中国能建国际集团下属中国能建国际工程公司副总经理兼阿尔舒巴赫光伏电站项目经理熊高峡表示。
阿尔舒巴赫光伏电站项目坐落在沙特麦加省吉达市以南约80公里处的荒漠中,由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国际集团、广东火电工程有限公司和西北电力设计院共同承建。项目采用当前最先进的N形双面光伏组件和平单轴自动跟踪式支架,总装机容量2.6吉瓦。作为全世界最大在建单体光伏电站项目,项目包含光伏发电设施、升压站、集控中心、架空线路以及配套附属工程。
项目占地面积近53平方公里。乘车在现场穿行,“先走利雅得路,再上北京路,然后右拐上吉达西路”,熊高峡介绍,根据各参建方所在城市设置的路名,既方便记忆,易于快速定位工作区,又展现了项目参建方来自世界不同地方,共同为促进沙特绿色能源发展贡献力量。
一组数字表明电站规模之大——81万多根桩基、500多万片光伏面板。“我们的项目从卫星图上都能够正常的看到。”熊高峡边说边打开手机上的卫星图,只见一个直角梯形范围内,一大片深色的方块覆盖了整个施工区域,表明光伏面板已全部安装完毕。
项目副经理兼总工程师薛永锋介绍,项目自开工以来,经过连续高强度的现场施工和调试,已提前完成多个里程碑节点的并网发电目标,至2024年12月5日已全部实现2.6吉瓦(交流侧)全容量并网发电,较合同目标提前三个月。预计今年年底,项目将最终移交给业主。
项目办公室外,一排简易工棚顶上插满彩旗。工棚隔成多个小间,每一间代表一个施工场景。“这是我们的安全教育走廊。不同参建企业根据不同工种有可能会出现的安全风险,就地取材,制作模拟场景,警示员工牢记安全生产。”项目副经理兼现场经理曾自畅说,在项目施工高峰期,约雇用7000名工人。项目把安全教育管理日常化:现场安全设施不到位一律不得开工,人员和设备未经批准不得进入施工现场,未经签发作业票一律不得作业。
在工棚一侧,一块围起来的场地作为安全生产模拟区,摆放着各种器械。“我们专门从国内运来这些安全教育器械,以便员工亲身体验安全生产要领,比如钢丝绳应当如何捆扎、在高空作业必须系五点式安全绳、脚手架一定得安装脚挡等等。通过安全员示范和实地操作,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并在工作中执行。”曾自畅说。
“沙特对项目的生产安全和环保很有严格的要求。”熊高峡介绍,不久前,项目部还与业主阿尔舒巴赫控股公司联合举办了安全应急专项演练活动,通过安全应急演练、全员安全专项培训等,铸牢员工安全意识。
据悉,项目目前已实现1600万安全工时,其安全与环保做法得到业主和国际同行高度肯定。项目健康安全环保部经理库马尔表示:“在项目上执行最严格的安全与环保标准是我们的责任,也是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决策。”
阿尔舒巴赫光伏电站项目共有50多家、来自10余个国家的分包商和供应商参与。在带动中国设备、中国技术“走出去”的同时,中国企业也为项目其他参建方开展国际合作搭建平台。
“项目所需的大部分支架由一家来自西班牙的公司供货。这种跟踪式支架能根据太阳的位置自动调整光伏板角度,使光伏板始终朝向太阳,提高了光伏发电效率。”熊高峡和记者说,项目使用的消防设施来自德国,监控系统则由沙特公司制作,架空输电线塔也全部在当地采购。
当前,绿色低碳转型成为时代潮流。阿尔舒巴赫光伏电站大范围的应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建成后将实现无人化运行。“我们将全力以赴,把项目打造成中国能建海外光伏项目标志性工程。”熊高峡说。
“我们对能与中国企业合作建设光伏电站感到骄傲。该项目将积极助力沙特实现碳减排目标。”项目合同经理·萨阿德说,沙特正在全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市场机遇广阔。中企在新能源产业的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等方面拥有独特优势,双方加强合作恰逢其时,“中企在合作中注重为各参与方提供发展机遇,促进互利共赢,这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广受阿拉伯国家和别的地方欢迎的重要原因”。
阿尔舒巴赫控股公司副首席执行官马吉德·苏拉米表示,近年来,沙中关系持续发展,各领域合作不断深入。发展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是沙特的重要战略目标。他说:“在阿尔舒巴赫电站项目上,我们同中企不是简单的业主和承包商关系,而是有着同一个目标的团队。我们致力于携手打造沙中新能源合作标杆,为进一步深化沙中友好合作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