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伏电站行业市场发展调研及投资方向分析报告
来源:乐鱼官网app登录入口 发布时间:2025-04-07 11:32:002025-04-07
光伏电站是一种利用太阳光能并采用光伏效应原理将光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发电设施。它主要由太 ...
光伏电站是一种利用太阳光能并采用光伏效应原理将光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发电设施。它主要由太阳能电池板、逆变器、控制器以及其他辅助设备构成。太阳能电池板,通常由半导体材料如晶硅制成,能够捕获太阳光并将其转换为直流电(DC)。随后,通过逆变器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AC),使之能接入电网并供家庭、企业或直接输入电网使用。光伏电站可根据其是否与电网相连分为两类:带有蓄电池存储的独立发电系统,适用于无电网连接地区;以及不带蓄电池的并网发电系统,直接与公共电网相连并向其供电。
光伏电站作为国家鼓励的绿色能源项目,具有环保、可再生、经营成本低等优点,是实现能源结构转型和减少碳排放的重要方法之一。随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全世界内,特别是发达国家,已广泛推广实施并网光伏发电。此外,光伏电站还能应用于偏远地区的离网供电、太阳能日用电子科技类产品供电以及作为大型集中式或分布式发电站等多种场景。随技术的不停地改进革新和政策的支持,光伏电站正持续扩大其在全球能源供应中的份额,为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和能源危机提供了一个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光伏电站主要可大致分为集中式光伏电站和分布式光伏电站两大类。集中式光伏电站通常指的是大型光伏发电站,它们多建在地广人稀的地区,如荒漠或者开阔的平原,特点是由数目庞大的太阳能电池板组成,通过规模经济实现成本较低。这种类型的光伏电站占地面积大,发电容量高,常常要配备高压输电系统,将电力输送到较远的用户端。而分布式光伏电站则主要是指安装在居民楼、商业建筑、工业生产厂房等建筑物的屋顶或墙面上的小型光伏发电系统。这种系统的特点是发电点接近用电点,减少了输电损失,并能利用建筑物的现有结构,不占用额外土地资源。
最初,在1954年,贝尔实验室制造出了第一块实用的硅太阳能电池,标志着现代光伏技术的诞生。此后,随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光伏电站开始在一些特定领域得到应用,如航天领域。1970年代,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出现,光伏发电开始得到更多关注,一些国家开始推动地面光伏电站的建设。1980年代至1990年代,光伏技术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生产效率提高,成本逐渐下降,光伏电站开始步入商业化阶段。21世纪初,随着全球对于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的需求增加以及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光伏电站行业迎来了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期,许多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光伏产业的发展。到今天,光伏电站慢慢的变成了全球能源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不断革新,发电效率持续提升,应用场景也日益广泛。
光伏电站的上游产业最重要的包含原材料和设备供应,其中原材料以硅料、硅片等为主,设备则涵盖了光伏级单晶炉、金刚线截断机、硅片制绒设备等。上游产业在光伏电站的建设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为电站提供了关键的物质基础和技术上的支持。在下游应用行业方面,光伏电站的应用场景范围十分广泛,包括户用太阳能电源、交通领域、通讯/通信领域、石油、海洋、气象领域、家庭灯具电源、光伏电站、太阳能建筑等多个领域。其中,光伏电站是光伏产业中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它能轻松实现大规模的电能生产,并通过电网输送给千家万户或大规模的公司使用。随国家对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的重视和政策的支持,光伏电站的建设和应用正在逐步扩大,未来有望成为能源供应的主体。
上业中,硅料是光伏电站建设中的基础原料,我国多晶硅生产主要集中于新疆、内蒙古、四川等电力资源丰富的地区,主要企业有通威股份、协鑫科技等。硅片作为光伏、半导体行业普遍的使用的基底材料,主要由单晶硅或多晶硅制成,我国硅片厂商主要有TCL中环、隆基绿能等。
在国家能源局的最新统计数据揭示下,2023年前三个季度,中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达到了显著的128.9GW,与去年同期相比,实现了高达145%的强劲增长。尤其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集中式光伏项目的扩张尤为迅猛,期内新增装机量达61.8GW,同比增长幅度更是达到了惊人的258%。此趋势延续至2023年前11个月,全国新增光伏装机容量进一步增加至163.88GW,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幅再度攀升至149.4%,充分彰显了中国在推进绿色能源转型与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强劲势头与显著成效。
我国光伏电站行业的地区分布呈现出多元化和广泛化的特点,覆盖了从东部沿海到西部内陆的多个地区。早期,光伏电站大多分布在在太阳辐射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如青海、甘肃、新疆等,这些地区的广阔土地和充足的阳光为光伏电站的建设提供了理想的条件。随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光伏电站开始向东部和中部地区扩展,如江苏、山东、河南等省份,这些地区虽然土地资源相对紧张,但经济发达,电力需求大,分布式光伏电站得到了加快速度进行发展。近年来,随国家对于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光伏电站也在湖南、湖北、江西等中南省份以及云南、贵州等西南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些地区的光伏电站不仅为当地提供了清洁能源,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据智研瞻统计显示,2019年中国光伏电站行业市场规1221.3亿元,2024年Q1中国光伏电站行业市场规模652.62亿元,同比增长15.09%。2019-2024Q1年中国光伏电站行业市场规模如下:
国家政策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来推动光伏电站行业的发展。例如,政府通过《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等文件,明确了光伏行业的第一个任务是确保稳定健康发展,并防止大起大落。这些政策为光伏电站的建设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方向。在补贴政策方面,虽然近年来补贴政策有所调整,但政府仍然通过其他方式支持光伏电站的建设。如通过绿色电力交易专章等机制,加快建立有利于绿色能源生产消费的市场体系和长效机制,满足电力用户购买绿色电力的需求。此外,政府还鼓励光伏+农业等多元化应用,推动光伏电站与农业、工业等领域的深度融合。
光伏电站行业虽然发展迅速,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例如,光伏电站的建设和经营成本依然较高,这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限制了其普及速度。尽管技术慢慢的提升,但目前的成本水平对于大规模推广仍是一大障碍。此外,光伏行业的政策依赖性较强,政策的变动可能会对行业发展造成不稳定影响。同时,光伏发电的间歇性和不稳定性问题也亟待解决,如何有效地存储和调度光伏电力,保证电网的稳定运行是一个技术和管理上的挑战。另一方面,随着光伏电站数量的增加,如何有效回收和处理光伏电池板的废弃物也成为环保方面需要仔细考虑的问题。在市场之间的竞争方面,行业同质化竞争严重,导致价格战频发,影响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行业的健康发展。
光伏电站作为全球能源结构转型的中坚力量,其发展前途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广阔图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峻和各国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承诺加深,光伏能源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双重利好。技术进步,尤其是光伏电池转换效率的持续提升和系统成本的不断下降,使得光伏发电成本快速接近乃至低于传统化石燃料发电,加速了平价上网时代的到来,提高了光伏电站的投资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技术创新与模式创新并行,如智能微网、能源互联网、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等新型应用模式的涌现,不仅拓宽了光伏电站的应用场景,也提升了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价值。此外,储能技术的进步与成本降低,解决了光伏发电间歇性问题,增强了电网对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的接纳能力,为光伏电站大规模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综上所述,光伏电站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轨道上,未来几年,随技术迭代、成本下降、政策推动以及全球绿色低碳共识的深化,光伏电站将成为推动全球能源绿色转型的关键力量,展现出巨大的发展的潜在能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和促进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据智研瞻预测,2024-2030年中国光伏电站行业市场规模增长率在13%-15%,2030年中国光伏电站行业市场规模5781.92亿元,同比增长14.77%。2024-2030年中国光伏电站行业市场规模预测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