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雨后初晴。峡江之畔的湖北省巴东县信陵镇土店子村云雾旋绕。这个平均海拔1200米的土家村寨,正悄然阅历一场“动力翻身仗”。
“曩昔,生火煮饭、烤火取暖,都靠上山砍柴,把人熏得够呛,山还秃了一片。”土店子村原村支部书记张永堂回想,“特别是养猪场那摊事儿——粪水让村里味儿冲得很。”
起色出现在2023年。那年7月,国网湖北电力来村里搞起了村庄动力革新试点,建造分布式光伏发电、沼气发电工程等,蹚出了一条“新动力开发使用+污废物循环使用+工业带动”的新路子。这个小山村,一会儿跃升成了“绿电村”“零碳村”,相貌面目一新。
在村头的“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边上,从成都开车回来的张之鹏正给电动车补电。“我这电车回来一趟,花费从700多块降到150,省得很!”他笑着说,“曾经村里没充电桩,得专门跑20多里山路去县城充,现在家门口快充桩1分钟充的电能跑4公里,省钱又巴适。”
这座充电站有4台充电桩,顶部铺设了24.84千瓦光伏板。没车来充电的时分,绿电就悄然存进边上的“大充电宝”里。“用太阳能发电给车充电,这是真实的‘零碳出行’。”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恩施供电公司村庄动力革新项目负责人陈文涛口气里透着骄傲。
走进村里年出栏4000多头猪的饲养基地,竟然闻不到啥臭味。基地负责人冯彩龙指了指外头:“全赖供电部分建的沼气发电站!猪粪全走地下管道送曩昔,不只洁净,一年还省下各种开支9万多块钱,光粪污处理费一项就能节省4万多块钱。”
在饲养基地外,两个绿色罐体有目共睹,这便是冯彩龙所说的沼气发电项目。“这套设备一年能‘吃掉’3700多吨粪,能发电13万度,相当于减排900多吨二氧化碳。”陈文涛弥补道,沼液还能肥田。
现在的土店子,步步是景:梨园小道改成了光伏长廊,头顶发电,脚下纳凉;路旁边摆着光伏桌椅、光伏亭子,黄昏老老少少都爱在这儿歇凉;和风发电机和“风车树”一点都不吵,还成了摄影打卡点;175盏光伏路灯把夜路照得透明;就连荒坡上的光伏板底下,都成了土鸡的游乐园。
这些项目在助力土店子村成为“零碳村”的一起,还为村子带来了“流量”。现在,土店子村已开展10家农家乐和31家精品民宿,休闲旅行、研学游成为村庄复兴新引擎。
“我5年前回来开农家乐,刚开端一天就一两桌。现在游客多了,旺季天天满座!”乡民谭光俊笑得合不拢嘴。
绿电给这个传统土家村寨注入了新生机。现在,全村分布式光伏、沼气发电等新动力装机有1871千瓦,年发电200万度,不只自己够用,还能往外送。一年能减碳3000吨,村子根本完成“净零碳”,还当选了全球环境基金“我国零碳村镇促进项目”试点村、生态环境部绿色低碳典型事例。
“现在咱们这儿,山是绿莹莹的,水是清亮亮的,空气都是甜的!”老支书张永堂慨叹,“咱们过日子也渐渐变得考究低碳——电器挑省电的买,有的人家还开上了电动车,闲适得很!”
更让乡民来劲的是“碳积分”准则。节能电器换100分,参与节电活动20分,种树护绿也加分……乡民刘照妞说:“攒了积分就能去电力爱心超市换东西,电饭锅、油盐酱醋都有,大伙儿积极性可高了!”
“咱们守住了这片青山,青山也开端回馈咱们啦。”张永堂眯眼笑着说,“土店子这条‘零碳’路,算是走对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