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产品展示 > 能源站

化工企业光伏选型避坑指南:选对组件筑牢安全底线

来源:能源站    发布时间:2025-11-15 14:49:20

11-15

...


  今年,江苏省常州市某涂料化工企业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发生火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也为石油化学工业行业敲响了安全警钟。事后经消防等部门联合调查,确认起火点位于光伏组件本身,最终的原因为“热斑效应”引发的局部高温。

  “热斑效应”已成为屋顶光伏电站起火的主要诱因之一。据统计,近四成光伏电站起火事件与热斑有关。当组件局部被粉尘、鸟粪或其他异物遮挡时,被遮蔽区域会形成电阻负载,温度急剧上升,局部热点温度可达150℃至180℃,一旦接触屋顶易燃材料,极易引发火灾。

  常州案例背后,折射出石油化学工业行业应用光伏系统的特殊挑战。化工园区环境复杂,空气中常含腐蚀性气体、挥发性粉尘,加之部分装置区环境和温度偏高,这一些因素均会加剧光伏组件的老化与性能衰减,放大热斑风险。因此,石化企业部署屋顶光伏,必须在设计、设备选型与运维管理等环节执行远高于常规场景的安全标准。

  此类事件并非个案,它暴露出分布式光伏在石油、化工等高危工业环境中推广时所面临的共性安全短板。行业亟需从“简单上马”转向“精准设防”,构建与工业场景相匹配的主动安全体系。选择具备本质安全属性的光伏系统,已成为石化企业推进能源转型过程中的必然要求。

  针对行业痛点,隆基绿能推出Hi-MO  X10“三防组件”,以“防起火、防遮挡、防积灰”为核心特性,为石化等高危场景提供专业化解决方案。其中,“防起火”作为系统安全的底线保障,其技术实现路径尤为关键。

  该组件通过在每块组件内部集成21,600个类旁路二极管微结构,实现对热斑问题的根本性破解。当组件遭遇局部遮挡时,电流可智能绕行,避免在遮挡区域形成逆向负载与热量积聚。实测显示,其功率损失较常规组件降低70%,热点温度被严控在80℃以内,从机理上杜绝了因热斑引发火灾的可能。

  作为技术可靠性的有力佐证,隆基Hi-MO  X10组件已获得国家太阳能光伏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颁发的“三防组件”认证证书。该认证不仅体现了产品在极端工业环境下的高适应性,也为投资方与业主提供了具备国家背书的信心保障。

  山东德州某石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综合性石油装备制造企业,在其屋顶部署了1.7MW的Hi-MO  X10“三防组件”分布式光伏电站。该项目年发电量达221万度,相当于节约标准煤660吨,减排二氧化碳1800吨。

  在实际运行中,该电站展现出卓越的综合性能:安全性方面,组件耐受产线持续运行带来的结构振动,未出现任何连接故障,防起火设计让资产管理团队高枕无忧;发电性能方面,其优异的防遮挡与防积灰特性,确保在局部阴影或对环境造成污染下仍保持较高输出,并明显降低清洗频次与运维成本。实际监测多个方面数据显示,该电站发电量较使用常规组件的项目提升超过3%,在同等投资条件下实现更优收益与更短回报周期。

  同时,该公司厂房是彩钢瓦屋顶,组件安装的角度较小,本次采用的隆基“三防组件”还有一项功能就是“防积灰”功能。光伏电站常年曝光在室外,积灰是对电站最大的困扰之一。积灰导致组件功率大幅损失,积灰形成的泥带,有调查显示,90mm就能够导致23.39%的功率损失(数据来源:隆基实验室《防积灰组件效果测试报告》)。Hi-MO  X10“三防组件”通过防积灰边框的功能,光伏组件可以充分的利用雨水冲刷带走灰尘,从而解决困扰分布式光伏市场多年的积灰现象,不但降低了组件运维清洗成本,而且还有效阻止了“热斑”现象。对比实证数据表明,具有防积灰功能的组件,平均发电增益达到2.04%,最高增益可达6%。

  当前,光伏组件价格已进入合理区间,企业通过安装光伏降低用电成本的内生动力强劲。然而,常州火灾的教训警示我们:绝不能以安全为代价换取一时的装机规模。

  组件的品牌信誉与防起火能力,必然的联系到电站全生命周期内是成为持续创造收益的“绿色资产”,还是潜伏于头顶的“安全风险隐患”。对每一位致力于推进绿色转型、保障生产安全的石化企业决策者而言,路径已经清晰:不应因过往事故而停滞,更不能因初始价差而妥协安全。石化类企业在光伏组件的选型上,一定要选择能够“防起火”的组件,不能选择劣质和低价组件。据行业分析,成本低于0.72—0.77  元 / W 的组件,不仅实际发电效率低(与优质组件相差5%以上)、常规使用的寿命短(缩短 5—10 年),更有起火隐患。

  现在,正是拥抱可靠技术、做出理性决策的最佳时机。安装光伏,就选隆基三防组件——以经得起严苛环境考验的产品,为您的企业屋顶筑起一道本质安全屏障,携手迈向安全、增效、可持续的能源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