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能环宝:内卷阶段光伏企业如何复制打工人的逆袭逻辑?

来源:新闻动态    发布时间:2025-11-05 02:39:49

2025-11-05

当欧美关税制度像达摩克利斯之剑一直威胁着中国光伏企业时,我们的企业却陷入和职场打工人一 ...

  当欧美关税制度像达摩克利斯之剑一直威胁着中国光伏企业时,我们的企业却陷入和职场打工人一样的困境:内卷。

  在这场“反内卷”斗争中,或许我们能从普通人的社会生存智慧中找到答案。毕竟,无论是商场还是职场,人性和市场规律总是相通的。

  不知从何时起,“内卷”成了人们口中的高频词。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它自带贬义——描绘着高投入、低回报、价值感缺失的竞争困局。

  然而,据能环宝查证,这个词最初却是一个纯粹的中性概念,指文化模式发展到成熟阶段后难以突破的停滞状态。直到2010年后,跟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它被广泛挪用、逐渐异化,最终裹上了一层批判色彩。

  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互联网时代催生的“996”“007”。打工人不断牺牲休息时间,在职场中卷精力、卷投入。然而,这样的“卷”并未换来应有的价值回馈——无论是升职加薪,还是基本的加班费和调休。讽刺的是,企业的营业额也并未因员工的超额劳动而同步增长。当“拼命”成为常态,优秀的门槛就被无形推高,所有人都被卷入一场没有尽头的奔跑。

  既然“内卷”本义只是形容一种停滞状态,那么“局中人”怎么样应对,决定了它的最终走向。

  理想状态下,若企业选择通过技术创新、质量提升和服务优化来赢得市场,内卷可以趋向良性,成为行业进步的催化剂,甚至创造新的价值。

  今年7月,市场监管总局曾精确指出,“内卷式”竞争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通常表现为:忽视品牌“卷”价格、牺牲质量“卷”成本、罔顾规则“卷”下限。这些行为的出发点,往往只是争夺短期市场占有率与利润。其结果,却是“低质”产品扰乱公平竞争,破坏行业长远健康的发展生态。

  如果我们回顾光伏技术的发展历史:从早期“三头在外”的困境,到通过技术突破与政策联动实现逆袭,靠的正是良性竞争带来的集体成长。而今,行业为何从“向外突破”滑向“向内消耗”?这背后,可以让我们深入审视其内外因素。

  曾经,光伏行业是一片创新的热土。PERC、TOPCon、HJT等技术路线百花齐放,企业们你追我赶,通过提升电池效率、降低硅料用量,探索着降本增效的各种可能。那是技术驱动发展的黄金时代。

  光伏组件价格在近三年内暴跌四成,从2023年初的2元/W一路俯冲至今年的0.62-0.72元/W。更令人忧心的是,部分企业甚至以0.6元/W的价格抛售,明显跌破0.68元/W的行业成本线。

  首当其冲的是全行业亏损。2024年,光伏A股上市公司亏损总额突破600亿元,这一个数字背后是无数企业的生存危机。

  紧接其后是质量防线年风险监测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光伏组件合格率已跌至69.4%,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近三分之一的组件存在质量隐患。

  最终,这场恶性竞争的成本将转嫁到整个能源转型事业上。光伏项目发电效益下降,项目收益受损,从制造端到应用端,行业生态面临全面挑战。

  企业的激进扩张与一些地方政府的盲目追捧,使光伏产能如脱缰野马。更深处的问题是创新的同质化——大量企业扎堆TOPCon等热门赛道,却鲜有企业愿意沉下心来钻研核心技术。当模仿取代创新,技术红利便迅速消散。

  敢于主动淘汰落后产能,通过HJT、BC、钙钛矿叠层等前沿技术迭代,完成行业的优胜劣汰,并在此过程中寻找自我无法替代的差异化优势。

  产业链的横向延伸。比如通威的“渔光一体”,将制造版图拓展至绿色能源服务;晶科能源,从提供组件升级为“组件+运维”的全生命周期服务,用长期价值分成取代一次性的产品销售。

  零碳园区、绿电直连、虚拟电厂等顶层设计,无不为工商业光伏与智能运维点亮前路。136号文更在倒逼发电企业提升自身的发电与售电能力。多条消纳路径已然铺开,市场机制虽待完善,但勇于探索的第一波行动者,必将享有时代机遇。